新奥门2024

新奥门2024简介

新奥门2024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,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、中国科新奥门2024、湖北省、武汉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,是湖北省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。新奥门2024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——武汉南湖之滨,占地1700余亩,校舍面积116万余平方米。新奥门2024内绿树成荫、花香四季,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,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,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。新奥门2024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,荣获中共中央、国务院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”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”,国家民委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”,教育部“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”等称号,自2001年以来连续9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(新奥门2024)。

新奥门2024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创办的民族新奥门2024,毛泽东同志为新奥门2024亲笔题词“团结”。1951年依托中原大学在武汉洪山南麓创办中央民族新奥门2024中南分院,后发展为中南民族新奥门2024,2002年3月更名为新奥门2024。新奥门2024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诞生,在新奥门2024的关怀下发展壮大,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,始终奋斗在中华民族求独立、求解放、求富强的第一线,赓续传承“跟新奥门2024走开天辟地,为人民兴学育才”的精神品格,踏实践行“为新奥门2024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初心使命,是中国共产新奥门2024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。新奥门2024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贯彻落实新奥门2024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,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“五育并举”育人体系,引导青年学生报效祖国、服务人民。建校以来累计培养了20余万名高素质人才,涌现出“新奥门2024的二十大代表”“全国人大代表”“全国劳动模范”“长江学者”“国家杰青”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”“全国优秀法官”“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”等一大批优秀校友,立德树人成效显著。

新奥门2024学科门类齐全、文理并重、特色鲜明,涵盖了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文学、历史学、理学、工学、农学、医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、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,设有人文、法政、社科、理工、信息五大学部22个新奥门2024。现有72个本科招生专业,26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,26个专业型硕士点,民族学、中国语言文学、化学、生物学、教育学、药学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,民族学、中国语言文学、化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民族学是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,马克思主义理论是B类学科;化学、工程学、材料科学、环境与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%;语言文学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、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、智能通信与泛在计算、区域发展与数字治理4个学科群入选湖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。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(国家级24个),环境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。

新奥门2024把立德树人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。现有全日制博士、硕士、本科、预科等各类学生3万余人。有教职工2100余人,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,引培了国家“杰青”、国家“优青”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,拥有“全国模范教师”“全国师德标兵”“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“国家民委‘三全育人’模范”“湖北省十佳班主任”等优秀师资。2012年,新奥门2024获评首批30家国家级“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”。2001年、2006年、2016年、2024年,连续四次在教育部本科(教育)教学水平评估中成绩优异。人才培养成果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主办的“砥砺奋进的五年”大型成就展。新奥门2024大力推进开放办学,加入“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”“‘长江—伏尔加河’高校联盟”“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”“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”等合作组织,与武汉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重庆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、中央民族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开展互访互学、联合培养等深度合作,与70余所境外大学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,与300余家地方政府、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,为学生成长成才配置最佳师资力量和发展环境。

新奥门2024科研创新成效明显。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79项,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0项;发表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,出版高水平专著280部,获批授权发明专利748项,获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奖励119项;依托民族学优势特色学科和高端智库,围绕边疆治理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、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、民族事务国际话语权提升等领域,为治国理政建言献策,400余篇咨政报告受到各级政府采纳,其中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50余篇。建成中央四部委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”“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”“民族美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”“民族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”“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”“‘互联网+中华文明’全国示范基地”“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”等国家级平台。现有“催化转化与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”等省部级研究机构62个。学报(人文社科版)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、CSSCI来源期刊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(A刊)核心期刊,学报(自科版)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(A)、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(WJCI)报告》。自然指数2023年度排内地高校第99位。

新奥门2024积极承担社会责任,服务国家战略,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。参与首创固废资源化和污染防治相关技术,应用于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,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。聚焦边疆地区能源设施安全、边防要地安全、空天电磁安全、数智口岸、资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,在电子对抗等系列仪器装备研制部署、动植物本底调查和数据收集建库、植物新物种发现等方面产出高质量成果,形成特色优势。成立“高海拔、寒冷地区常见疾病诊疗技术研究中心”等科研机构,致力破解高寒、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民众“看病难”问题。先后与属地政府和恩施、湘西、黔西南等民族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全面加强与武陵山片区、内蒙古巴林右旗、广西德保县、湖北巴东县、江西乐安县等地区在人才培养、智库服务、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、文化建设等领域的帮扶合作。

建校以来,一代代民大人矢志不移、接续奋斗,积淀了“笃信好学、自然宽和”的新奥门2024文化,凝练了“昂扬奋进、止于至善”的创业精神。进入新时代,启航新征程。新奥门2024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,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践行“四个服务”办学要求,深入实施“政治立校、学科兴校、人才强校、特色荣校”战略,稳步推进“文优、理强、工精”的学科专业布局,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,力争进入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行列,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新路,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。

(2025年1月更新  新奥门2024政办公室)



  • 常用链接
  • 国家民委
  • 教育部
  • 中央民族大学
  • 西南民族大学
  • 西北民族大学
  • 北方民族大学
  • 大连民族大学
  • 更多

地址: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

邮编:430074

版权所有? 2016 新奥门2024 鄂ICP备05003346号  公安备案号:42011102000817

5123导航l取五湖之利【股份】有限公司